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始终坚持基本路线。
二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8、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少、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9、如何坚持“和谐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就是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0、如何坚持“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11、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是指什么?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12、怎样坚持全面发展?
一是推进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二是推进政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是推进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精神支撑;
四是推进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
14、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15、如何理解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之间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序、发展效益等方面比例适当、结合合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
16、怎样坚持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协调发展,就是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17、如何理解统筹兼顾?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谓统筹兼顾,就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主要包括四个领域: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在国家和政府管理领域,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是在分配领域,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在国际交往领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8、统筹兼顾的要求是什么?
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19、如何理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0、“八个统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是什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22、坚持统筹兼顾,必须处理好涉及全局的哪四个重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第二,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四位一体”的关系。即:实现社会主义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第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3、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要树立现代决策理念。
二要改进决策方式方法。
三要讲求决策的质量和效益。
24、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根本目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目的。
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
25、如何转变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一要坚持全面性思维方式,提高把握全局的宏观思维能力。
二要坚持协调性思维方式,提高协调各方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要坚持可持续性思维方式,提高科学预见的前瞻思维能力。
26、为什么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
27、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政绩的内涵,要做到哪“三个转变”?
一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政绩观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
二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转变为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
三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28、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现实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到哪几点?
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优化;三是资源节约;四是生态良好;五是改善民生;六是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9、如何做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是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0、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完整的表述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32、“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分别指什么?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归谁所有”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34、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力量。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5、如何理解发展为了人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将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贯穿于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以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之中。
36、如何理解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7、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以及人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
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
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
38、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9、如何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二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三要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和普及,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40、什么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
41、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则是保证民生持续改善的前提。改革作为动力,发展作为目标,稳定作为前提,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保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牢牢抓住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结合点,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保证。
42、正确的政绩观集中体现是什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记者体现。
43、如何树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正确政绩观?
第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第三,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四,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第五,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4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45、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46、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哪四个关系?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必须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哪“五个紧密结合”?
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
二要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务紧密结合。
三要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
四要把党的领导与社会共建紧密结合。
五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48、当前,围绕建立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应重点推进哪几方面改革?
一要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要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三要着力推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体制改革。
49、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更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